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This bar at Close with Q_Time(上)


我沒有印象過去是否談過在HTS中,交易指令下達時機 This bar at Close 與 Next bar at Market 之間的差異了。


今天就來談談 This bar at Close 如何在實作上搭配 Q_Time 得以接近回測時的作動。




當用來判斷進場或是出場的條件判斷 Condition 成立的時候,通常下達的交易指令多數以 Next bar at XXXX stop (追價) 或是 Next bar at XXXX limit (等價) 又或是可能是最多人使用的 Next bar at Market。 Next bar at Market 在語意上表達的是當條件成立後的下一根K棒市價動作(進場或是出場),而下一根的市價,在真實執行的時候是當下一根K棒的第1個價格出現的時候,也就是開盤價的出現,而在歷史回測中,就把這個交易動作的價格記錄在下一根的開盤價。


Thia bar at Close 這個動作時機的語意是這一根的收盤價,是真正的收盤價,而不是最新的價格。在用來計算各種數值甚或是引入判斷式中的 Close 其實不是收盤價,而是最新的價格。而所謂的收盤價與最新的價格要如何做分辨?答案就是下一根的開盤價的出現來決定,上次的最新價格是否是收盤價?講到這裡應該要有些感覺了,既然 This bar at Close 指的是這一根的收盤價,而收盤價必須要由下一根的開盤價的出現來作收盤價的確定,那麼其實交易指令的動作時機 This abr at Close 實際上就是等到下一根的開盤價出現的那一剎那,這個交易指令訊號才會出現在K線圖上的。因此,就訊號的的真實出現時機而言,This bar at Close 與 Next bar at Market 其實是同一個瞬間的!


但是在歷史回測上 This bar at Clsoe 與 Next bar at Market 的交易訊號價格標示處是不一樣的,差異處就如語意上所示,前者標示在條件成立當根的收盤價,後者標示在條件成立次根的開盤價。


如果交易訊號的發生時間都在盤中的話,其實不管採用 This bar at Close 或是 Next bar at Market 理論上標示價位與損益狀況應該是所差無幾的,畢竟那是連續 Tick 以時間切割而出來的而已,在市場流通性足夠的狀況下,1個 Tick 的跳動,不應該有很大的差距。


在台灣股市,交易時間只有5個小時,如果策略系統是會留倉的,This bar at Close 與 Next bar at Market 的歷史回測績效差異往往就是那個隔日的跳空了,偏偏...台股的跳空常常發生,而且常常很大~所以,當判斷條件的成立,希望在成立的當根收盤價就做動作希望貼近 This bar at Close 就成了另外一個難處,因為實際上單純交易指令訊號產生的時間點,是無法做到 This bar at Close 的,這有賴 Q_Time 的協助,下一篇繼續講 How to:http://www.yctseng.net/2010/04/this-bar-at-close-with-qtime_15.html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