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多策略多商品分散了風險?


我們堅持用簡單規則來開發交易訊號的話,幾乎難以避免的:很難取得看起來很漂亮的 Equity curve,即便只存在於回測不理會未來都很困難。於是,我們走向了不管是多策略或是多商品的組合(Portfolio)來產生更加線性的回測績效曲線,原因在於不同的商品或是交易規則,往往能因為各個策略的 Drawdown 發生的時間區間錯開(也許因為規則本身、也許因為商品本身),得到整體組合的 Drawdown 並不是各個策略的直接加總;但在每個交易訊號都被忠實執行的前提下,獲利會被直接加總,因而我們就看到了組合的報酬風險比上升,相對於單一策略。

或許是金融業的廣宣效果,又或許是學校的研究報告?我不知道何時開始,讓資金分散到不同的策略或是商品,被解釋成風險的分散。是因為 Portfolio 的 報酬風險比 遠較單一訊號、單一商品的更佳嗎?只是,過去幾年我也就這麼接受多商品多策略等於風險分散的論點。

直到最近兩年吧?我對把交易分散到多商品、多策略是否就是把風險分散的論點,越來越感到懷疑。



最主要的理由是,在回測中我們的確是能看到因為分散而得到單一投入的風險對資產傷害的百分比下降(這並不是指因為投入的錢從 100% 變成 10%,而使得 Drawdown 就從 50% 變 5% 的意思)。但是在 Outiade sample,我們要怎麼知道當某個策略在 drawdown 時,會有別的策略正在獲利來抵消而降低帳戶的 drawdown?我們能多信賴這樣的...巧合?

一如在開發策略的時候,我們幾乎都需要遵照 Inside / Outside sample 的規則,當我把 Portfolio 的內容定住不動的隨後幾年,或者在開發 Portfolio 就做 Inside / Outside sample 測試,應該都不難發現在 Outside sample 帳戶資產的風險似乎沒有因為交易動作的分散而被分散?如果只是為了降低單一訊號破產風險,降低槓桿可能更為有效。

換言之,在面對真實交易的未來,我們能倚賴多策略、多商品來做為風險分散的功用嗎?想要以交易動作的分散來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會不會只是我們... 幻想?又或者說:我們能否透過怎樣的檢測去證實 ─ 交易動作分散在帳戶資產風險的分散(控制)上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機率?改善程度?

熱門文章